王廣義 一級主任醫師,二級教授
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現任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肝膽胰外一科主任、普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國內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省勞動獎章獲得者,吉林省醫德楷模、長春市白求恩式醫務工作者,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吉林大學白求恩名醫、吉林大學首批教學示范教師。
社會兼職:
國際外科學會(ISS)委員
國際內分泌外科學會(IAES)委員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全國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消化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膽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
衛生部普外科內鏡診療技術專家組專家
衛生部行業重大臨床研究專項指南制定專家
衛生部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主任
吉林省醫學會普外科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
全國統編教材《外科學》編委
《臨床肝膽病雜志》副主編、《中華肝膽外科雜志》等15家雜志編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同行評議專家
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重點學科評議專家
曾留學英國倫敦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日本。
專業特長:
從事普外科醫教研工作40年,臨床經驗豐富,醫術精湛,擅長肝膽胰外科疑難疾病的診治,尤其是肝膽胰腫瘤外科治療。
一、 腹腔鏡微創外科診療技術
1993年率先在省內開展先進的腹腔鏡外科手術,相繼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膽道探查、脾切除、肝臟及胰腺腫瘤切除等腹腔鏡微創手術近萬例,國內領先開展腹腔鏡、膽道鏡、十二指腸鏡聯合技術實現了膽石癥治療的微創化,療效滿意,深受廣大患者歡迎,并多次得到中央電視臺、健康報、省市新聞媒體的廣泛贊譽。填補了我省腹腔鏡外科領域的多項空白,使我省的腹腔鏡外科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多年來,指導多家醫院開展腹腔鏡外科手術,多次舉辦腹腔鏡高級培訓班,為省內外培養腹腔鏡骨干醫生百余人。國內首創二級脾蒂Ligasure兩步離斷法腹腔鏡脾切除臨床研究(300例)榮獲中華醫學科技獎1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腹腔鏡肝切除、保脾遠端胰腺切除等獲吉林大學醫療成果獎11項。
二、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
早在1988年王廣義教授即赴英國倫敦大學圣喬治醫學院從事器官保存與移植的實驗與臨床研究,1997年受國家教委公派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深造肝移植1年,回國后承擔省科委肝移植科研課題及吉林大學臨床醫療新技術新療法重大項目,經費200萬元。2002年王廣義教授帶領肝移植團隊成功開展了臨床肝移植,迄今病人健康存活14年,并完全脫離抗排斥藥物。改變了我省肝移植工作的落后局面,進一步推動了我省肝移植工作的深入開展。2011年衛生部啟動心臟死亡器官捐獻(簡稱DCD)試點工作,2013年7月肝膽胰外科順利通過國家衛計委臨床肝移植資格認證,成為國內首批、省內唯一的DCD肝移植資質單位,并成立“吉林大學肝移植中心”,使肝移植成為我院治療終末期肝病的常規手術。
三、肝臟腫瘤的臨床研究
1997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進修學習肝臟外科技術,2005年再赴日本東京大學肝膽外科精修肝切除技術,回國后率先在省內開展系統性肝段切除治療肝臟腫瘤,目前成功開展巨大肝癌切除、擴大半肝切除、肝全尾葉切除、位于各肝門的腫瘤及腹腔鏡肝切除等高難度手術,且并發癥少,治愈率高,臨床療效滿意。2012年組織建立完善的肝臟腫瘤術后隨訪體系,參加全國大型醫療機構多中心酪絲亮肽治療肝癌(HCC)III期臨床試驗研究,使我省肝臟腫瘤患者能夠得到精確的術前評估、精準的肝切除、精密的術后隨訪,有效預防術后復發,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使我院肝臟外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學術成就:
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發表SCI 30余篇,參與編寫專著16部。承擔衛生行業重大專項子課題1項,國家臨床重點建設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12項,獲科研經費900余萬元,吉林大學重大教改項目2項,獲中華醫學科技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國家專利2項,醫療成果獎20項,教學成果獎1項。培養博士研究生42名、碩士研究生60名、進修生136名。...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