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中醫一附院)

三級甲等
  •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中醫一附院)
醫院名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中醫一附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始建于1954年,現為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全國中醫文化建設示范單位、天津市中醫醫學中心。  醫院總占地面積233畝,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分南、北兩個院區。設56個臨床和技術科室,54個專病門診,裝備3.0T MRI、寶石能譜CT、DSA等醫療儀器千余臺(架)。醫院開放床位2500張,日均門診量近1萬人次,年出院患者6萬余人次,醫、教、研及綜合服務水平位居全國中醫院前列。  醫院在職員工2500余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中國國醫大師2名,全國名中醫3名,岐黃學者3名,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13名,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13名,國家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名,天津市政府授銜專家5名,天津市名中醫、天津市中青年名中醫26名,博士生導師24名。“針刺治療腦病研究”和“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先后進入教育部創新團隊計劃。醫院是國家中醫針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風病、冠心病),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專科)30個,包括教育部重點學科2個(針灸推拿學和中醫內科學),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重點專科4個(針灸科、兒科、推拿科、腫瘤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0個(中醫心病學、中醫腎病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中醫神志病學、中醫痹病學、中醫血液病學、中醫瘡瘍病學、中醫護理學、推拿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3個(兒科、針灸科、腎病科、腫瘤科、推拿科、血液病科、風濕病科、急癥部、心血管科、內分泌科、骨傷科、心身科、護理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6個(針灸科、心血管科、兒科、腫瘤科、骨傷科、推拿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中西醫結合急診臨床基地1個。作為全國針灸臨床研究中心已在全國建立60多個分中心。  醫院承擔天津中醫藥大學本科生、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的課堂教學及臨床帶教工作,現有教研室15個,具有課堂授課資格教師334人,具有臨床帶教資格教師657人,碩、博士生導師214人,其中博導24人。擁有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  近五年來,醫院共獲各級科研課題立項268項,科技成果77項,獲各級科技獎28項(次)。醫院先后與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等60余個國家建立醫療合作關系,使中醫藥文化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醫院每年接待來訪外賓、外籍患者3000余人次,學習進修生數千人,名揚海內外,并連續兩年獲得“天津城市民生貢獻獎”,成為了天津市一道靚麗的城市名片。  醫院始終堅持“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維護健康,造福人類”的宗旨,堅持“發揮中醫優勢,突出針灸特色,堅持‘五專’模式”。“十三五”時期,醫院確立“12333發展戰略”,以增進和維護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中醫藥特色,堅持中西醫并重,以提高中醫藥治病、康復、養生能力為方向,以提升醫、教、研水平為重點,以繼續推動“三個轉變”(從單純的追求病人數量向追求醫療質量轉變、從以醫療為主向研究型醫院轉變、從經驗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為抓手,不斷提高醫院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醫院全面協調發展。  醫院確定南北院區的發展格局,北院區以中國針灸中心為核心,以中醫針推技術的傳承創新為抓手,帶動整體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南院區以綜合醫療急救和康復慢病管理、治未病健康管理為方向,突出中醫特色,整合現代技術,形成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的綜合性中醫醫學中心。  天津中醫一附院的發展與祖國的強盛緊密相連,同天津中醫藥事業的開拓者、建設者同呼吸,共命運。在64年的流金歲月中,醫院所實現的三次事業騰飛,得益于國家的改革開放和黨的中醫藥政策,得益于正確的辦院方向,得益于天津市委、市政府及各級領導的關懷支持,得益于天津中醫一附院幾代人六十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和心中的夢想!  以思想而勤探究,博大精深;以智慧而啟未來,志存高遠。天津中醫一附院把握中醫特色鮮、現代水平高、臨床療效好、綜合服務優目標方向,努力把醫院建設成“國內一流、北方最大的以針灸為特色的現代化中醫醫學中心”。(更新于2018年12月)...[詳細]
聯系電話

022-27987000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天津市西青區昌凌路88號

醫生團隊
  • 穆剛[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及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骨與關節損傷,膝關節骨性關節病。...詳情

    從業經歷
    穆剛,男,主任醫師,從醫時間20年,中醫保守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及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骨與關節損傷,膝關節骨性關節病等。尤其是2001年至2002年赴日本進修骨質疏松癥的基礎和臨床,理論基礎扎實,臨床上應用中藥內服外治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經驗豐富。   科研,教學及發表學術論文著作情況: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獲科技進步獎,成果獎,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詳情
  • 許旺[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運用中醫手法與中藥相結合辯證論治各種骨關節與軟組織損傷方面頗有專長。...詳情

    從業經歷
    專病治療特長:從事臨床、教學、科研2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運用中醫手法與中藥相結合辯證論治各種骨關節與軟組織損傷方面頗有專長。運用中醫推拿,中藥與現代康復技術綜合治療頸腰椎疾患,面神經麻痹和中風后遺癥的治療收到很好療效。1997年公派日本四日市市立醫院研修現代康復醫學。1998年公派俄羅斯講學。2000年德國斯圖加特市從事中醫骨傷臨床治療及講學工作。2004年公派香港考取香港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詳情
  • 趙冀偉[副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頸椎病、骨質疏松癥、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急慢性損傷。...詳情

    從業經歷
    趙冀偉,男,副主任醫師。擅長治療頸椎病、骨質疏松癥、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急慢性損傷。   科研、教學及發表學術論文著作情況:   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科研“正骨按摩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或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主編《手到病除頭部按摩》一書,作為主要編委編著《現代骨傷學科》,發表論文《養血清腦顆粒治療頸椎眩暈30例》、《治療骨質疏松性骨折60例臨床觀察》、《壯骨伸筋膠囊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研究》、《骨質疏松癥藥物治療概述》、《辣椒堿配合手法子治療神經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等。...詳情
  • 張凱[副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中醫保守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及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骨與關節損傷、膝關節骨性關節病等,中醫各科疑難病。...詳情

    從業經歷
    張凱,男,副主任醫師,從醫時間20年,中醫保守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及急慢性軟組織損傷、骨與關節損傷、膝關節骨性關節病等。   科研、教學及發表學術論文著作情況:   膝關節骨性關節病治療概述   3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針灸和推拿前后腦血流圖變化   頸夾脊穴針刺配合頸椎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   舒筋手法為主治療梨狀肌綜合征40例分析...詳情
  • 王為民[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膝骨關節病的診斷和治療,骨折后的康復治療,頸椎病、膝骨關節病、骨質疏松的預防與干預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王為民,男,主任醫師,講師,長年從事骨傷科臨床工作,多次出國學習、工作,臨床經驗豐富,擅長通過推拿和針灸等手段治療各型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肌勞損、脊柱失穩癥、膝關節骨性關節病、肩周炎等,運用中醫藥辨證治療各種骨病。對骨折及術后功能康復有豐富的經驗。...詳情
  • 王志紅[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擅長以中醫藥治療手段對骨傷科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診治及功能康復。擅長對脊柱系統疾病: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強直性脊柱炎、腰椎失穩癥等的傳統中醫藥治療,以及骨與關節的筋膜炎等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出診時間:北院:周二周四到周六全體。出診地點:北院門診2樓5診室王志紅,主任醫師,從醫時間24年,擅長以中醫藥治療手段對骨傷科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診治及功能康復。擅長對脊柱系統疾病: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強直性脊柱炎、腰椎失穩癥等的傳統中醫藥治療,擅長四肢骨與關節損傷致功能缺損,以及因骨損傷造成的周圍神經損傷的中醫藥辯證治療。?學術兼職(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科研工作: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2項。?獲獎情況:《十步正骨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獲天津科技進步三等獎。?著作及譯著:編著《中醫綱目》、《中華推拿奇術》、《中醫絕活?抓痧?拔罐?推拿》。發表論文:在《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中國康復》、《天津中醫》等專業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詳情
  • 劉愛峰[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中西并重: 1、系統保膝(運動療法、介入、關節鏡、HTO)治療關節相關疾病; 2、介入(等離子、熱凝、臭氧)和微創(小開窗、椎間孔鏡、UBE)治療脊柱相關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醫學博士、博士后、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科副主任,全國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天津市“131”第二層次人才、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創新人才”、天津市青年創新能手。意大利安科納聯合大學醫院訪問學者,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天津醫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微創學組副主任委員、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常委、天津市醫學會運動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專業委員會常委、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志編委。從事骨傷科生物力學基礎與臨床研究工作18年,在膝關節生物力學、軟組織生物力學、骨材料生物力學等臨床和基礎研究領域均有豐富經驗。主持國家自然基金課題3項、參與2項,天津市科委課題結題1項、參與國家中管局橫向課題3項、天津市企業博士后創新項目1項;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發表SCI和中文核心論文30余篇,參編著作3部(副主編1部)。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持)、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獎三等獎3項等榮譽。...詳情
  • 張金亭[副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從醫時間20年,擅長運用葉氏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頑固腰腿痛,腰椎管狹窄等。手法治療頸椎病,肩周炎,整復下頜關節脫位,小兒橈骨頭半脫位,治療小兒髖關節滑膜炎,對于骨性關節病治療有一定研究。...詳情

    從業經歷
    出診時間:南院:周一至周五上午北院:周一至周五下午出診地點:北院B座3樓343室專業擅長:從醫時間24年,擅長運用葉氏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頑固腰腿痛,腰椎管狹窄等。手法治療頸椎病,肩周炎,整復下頜關節脫位,小兒橈骨頭半脫位,治療小兒髖關節滑膜炎,對于骨性關節病治療有一定研究。學術兼職:天津市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科研工作:參加“葉氏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課題研究獲獎情況:獲天津市科技成果三等獎獲著作及譯著:《中華腹部推拿術》副主編,《中醫綱目》編委,《疾病診治大典-中醫卷》編委,《現代骨傷科學》編委,《中醫正骨學》編委。發表論文:在《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發表論文數篇。...詳情
  • 古恩鵬[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膝關節骨關節病,頸腰椎病,脊柱退行性病變,各種骨折及脫位...詳情

    從業經歷
    出診時間及地點:周二、四、五上午,周六全天北院B座三樓348診室周三全天南院門診三樓第一診室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微創專業委員會常委、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微創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市骨科學會創傷學組委員,科內業務骨干,先后被評為市局、市級“青年文明號”,并榮獲天津市“九五”立功先進集體、院級先進集體等稱號。自2000年起先后于北京醫院、山東齊魯醫院等國內知名醫院進修間盤鏡、椎間孔鏡、膝關節鏡、微波射頻汽化、臭氧等微創治療技術。2005年起,前后赴瑞士、韓國等國訪問學習,形成了以“筋骨并重”“骨正筋柔”等中醫思想為指導,以骨科微創技術為核心,中藥、針灸、理療為輔助,治療頸、肩、腰腿痛疾病的“階梯診療方案”和“個性化診療方案”,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獲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1.主要研究方向為:1.1中西醫結合治療骨科疾患;1.2骨傷科生物力學;1.3骨傷科微創治療技術。擅長對“骨關節疾病”的診治,尤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中醫”特色治療和“西醫”腰椎間盤鏡微創治療(手術切口僅2cm)方面,頗有專長,對股骨頭壞死及膝關節疾病的診治同樣具有很高造詣。2.大學開始受教育經歷1985年-1990年,天津中醫學院,醫療系,學士學位,魏星2007年-2009年,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碩士學位,金鴻賓2009年-2011年,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博士學位,金鴻賓3.研究工作經歷1990年-1997年,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住院醫師。1997年-2002年,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主治醫師。2002年-2007年,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副主任醫師。2007年-至今,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4.科研成果4.1科技獎項:4.1.1王平、古恩鵬、王為民、王志紅、張金亭。《十步正骨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研究》獲2002年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證書編號2002JB-3-221-R1)。4.1.2王平、古恩鵬、張君濤、穆剛、孔令勤、李遠棟、楊光、金哲峰。《活血舒筋手法辨證使用治療肩凝癥的規范化方案研究》獲2010年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證書編號:2010JB-3-1754.2科研課題:4.2.1古恩鵬、王平、張君濤、孔令勤、楊光、劉國勝、王為民、李茁。《葉氏傷科正骨臨證經驗的挖掘及整理》2007年衛生局課題,課題編號:20110179已結題。4.2.2古恩鵬、劉愛峰、王志彬、周鑫、張軍、吳思。天津市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中西醫結合科研課題。《辨證施用葉氏特色技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案研究》,在研。4.2.3古恩鵬分中心負責人《低頻電針治療周圍神經損傷的臨床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09年課題編號:2006BAI11B02已結題4.2.4王平、王志彬、楊光、徐衛國、古恩鵬、周鑫、張君濤《基于三維動作捕獲系統對手法治療肩凝癥運動學特征的研究》2008年天津市高等學校科技發展基金計劃項目,課題號:20080216,已結題4.2.5王平、古恩鵬、張君濤、穆剛、孔令勤、李遠棟、楊光、金哲峰。《活血舒筋手法辨證使用治療肩凝癥的規范化方案研究》獲2007年天津市科委成果,證書編號:津20070316。該項課題于2007年經全國范圍評選獲得《衛生部關于開展第二輪面向農村和基層推廣適宜技術十年百項計劃》課題,(衛通[2007]13號)已結題。4.2.6王平、楊光、古恩鵬、穆剛、張君濤、孫娟、張紅安、高宏、曹閎喻、戚天臣。《活血化瘀膏對腎虛血瘀型OA膝關節滑液炎性因子的影響》2007年衛生局課題,課題編號:衛通[2007]13號,衛科教發[2007]193號,已結題。4.2.7王平、古恩鵬、張君濤、孔令勤、楊光、候慶、邱德久《葉氏傷科正骨臨證經驗的挖掘及整理》2007年衛生局課題,課題編號:070634.3科研成果:4.3.1古恩鵬、王平、張君濤、孔令勤、楊光、劉國勝、王為民、李茁。《葉氏傷科正骨臨證經驗的挖掘及整理》天津市科學技術成果。編號:津20110179已結題。4.3.2王平、古恩鵬、張君濤、穆剛、孔令勤。《活血舒筋手法辨證使用治療肩凝癥的規范化方案研究》獲2007年教育部科技成果360-08-24100201-06,已結題。4.3.3王平、楊光、古恩鵬、穆剛、張君濤、孫娟、張紅安、高宏、曹閎喻、戚天臣。《活血化瘀膏對腎虛血瘀型OA膝關節滑液炎性因子的影響》天津市科學技術成果。編號:津20110178已結題4.4編著:4.4.1《頸肩腰腿痛特效手法治療圖解》副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年10月;4.4.2《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圖譜》副主編,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年5月;4.4.3《骨科疑難病例分析與點評》編委,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年8月;4.5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4.5.1古...詳情
  • 王平[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脊柱病、關節病及老年骨病,膝關節骨關節病,老年骨質疏松癥...詳情

    從業經歷
    出診時間及地點:周一下午、周三下午北院B座345診室王平,科室主任,曾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辦主任、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際醫療康復大廈副院長;曾獲2001年天津市勞動模范、九五立功先進個人、九五立功先進集體。2008年天津市抗震救災“五一”勞動獎章先進個人稱號。2010年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2014年天津市衛生行業十佳醫務工作者。專業擅長: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脊柱病、關節病及老年骨病等,尤其是應用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自己一套獨特的手法,并首次引進美式整脊技術,將中醫與現代醫學理論互相融合,在諸多科研支持的平臺上,針對頸椎病、骨關節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法,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另外,還擅長運用微創技術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病,以及老年骨質疏松癥的中西醫結合治療等。1.學習和工作簡歷1987年畢業于天津中醫學院,后師從于金鴻賓、張鐵良教授獲博士學位。1987年畢業后工作于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院骨傷科任住院醫師,1993年主治醫師,2000年副主任醫師,2004年任骨傷科碩士研究生導師,2005年主任醫師,2008年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1989年~1990年天津醫院高級醫師進修班;1996年~1998年德國慕尼黑康復醫院臨床工作;1999年~2000年日本四日市市立醫院留學進修;2004年西北地區第二屆關節鏡外科學習交流;2007年中國中醫科學院關節鏡高級研修班學習;2009年新加坡樟誼醫院訪問學者;2010年被南開大學醫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12年被美國西北健康大學聘為客座教授。2.學術思想及專業擅長從事臨床工作25年,并親臨教學、科研一線,勤于筆耕,著書立說,臨床經驗豐富,尤其擅長中醫藥及中醫手法治療脊柱關節病。2.1學術思想:2.1.1“整體觀,平衡觀”——整體觀: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任何部位出現異常,均會對骨骼肌肉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帶來整體上的連鎖反應,因此在治療脊柱關節病時,注重整體的調整。尤其是手法治療脊柱關節病時,不僅使患者消除或緩解局部癥狀,而且對由于局部而引起的其他系統疾病或癥狀也常常會獲得不同程度的療效。平衡觀:人體健康是人體對內外環境適應的復雜過程。體內各器官系統之間保持著動態變化的相對平衡,對脊柱關節做出準確診斷,調整脊柱關節肌肉系統,使脊柱關節恢復相對穩定,重新構建骨骼、肌肉的力學平衡。2.1.2“筋骨并重、筋柔骨順、骨順筋柔”——《靈樞?經脈》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發長,骨入于胃,脈道以通,四氣乃行”。“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闡述了“筋骨并重”理論,筋不柔則骨不順,骨不順則筋不柔。例如手法治療根據形態與力度大致可分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兩大類,臨床上多以正骨手法作為脊柱關節疾病手法治療的核心步驟,手法矯正從而達到骨正則筋柔的目的。2.2專業擅長:在繼承“葉氏傷科”學術思想與追蹤國際學術前沿基礎上總結出中醫骨傷科的優勢病種:頸椎病(神經根型)、膝關節骨性關節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并將優勢病種列為臨床路徑的臨床研究,建立醫院需要和社會需要的規范化治療方案,并從中總結經驗,以達到“安全、經濟、有效”目的。2.2.1“三維動態牽伸回旋”手法治療凍結肩,即外展牽伸法、跨軀體內收外旋法、跨軀體外展內旋法、反手于背歸合擠壓法,并利用三維動態運動捕獲系統從“三維六自由度”對該手法治療凍結肩運動學特征進行了研究,同時對該手法時頻、頻域研究,從生物力學角度闡釋該手法臨床療效顯著的機制,從而建立中醫手法技術治療中醫骨傷科疾患“辨位施術”的理念。2.2.2“頸胸三牽”手法治療頸椎病,同時對胸椎的手法調整,體現中醫治療的“整體觀念”。2.2.3多種中醫手法治療不同類型的頸椎病,對頸椎不同節段的調整,均取得臨床滿意的療效。2.2.4“調神止痛”:針刺療法在治療頸性眩暈方面療效滿意。2.2.5“揉按推髕法”及“牽引彈撥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病體現出“筋骨并重”理論,臨床取得滿意療效。3.學術兼職及社會職務:2011-2106年中華中醫藥學會會員2010年天津中醫藥學會骨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2010年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委員會風濕專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0年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副秘書長;2010年天津醫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關節鏡學組副主委;2010年天津康復醫學會創傷康復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10年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中醫正骨雜志特邀編委;2010年天津市醫學考試中心命題專家;2010年天津市衛生局職稱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2007年天津市社會勞動保障局專家庫專家;2007年天津市政府采購命題專家庫成員4.著作及譯著:4.1《中醫護理理論與實踐叢書》副主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年;4.2《慢性疼痛治療學叢書》分冊主編,人民軍醫出...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大杳蕉|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一本天堂ⅴ无码亚洲道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亚洲熟妇AV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亚洲乱码无人区卡1卡2卡3| 亚洲成av人无码亚洲成av人|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亚洲人成777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天天爽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av综合日韩| 久久久久噜噜噜亚洲熟女综合|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亚洲激情电影在线| 美女视频黄免费亚洲|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酒色1314狠狠做| 国产99在线|亚洲|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亚洲永久精品ww47|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亚洲www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