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醫院名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腫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四所腫瘤醫院之一。中心是全國規模最大、學術力量最雄厚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于一體的腫瘤學基地之一,承擔國家腫瘤防治重任,在全國尤其是華南地區及港澳臺的腫瘤防治工作中發揮著龍頭作用,學科地位、綜合實力居全國領先水平。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是國家重點學科(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新藥(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心、腫瘤醫學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是廣東省癌癥中心、廣東省食管癌研究所的依托單位。主辦英文學術期刊 Cancer Communications(《癌癥》雜志),多次入選"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和"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2014年被SCI收錄,目前影響因子10.392(JCR 2020),在JCR 腫瘤學分類中位于Q1區,為國內腫瘤學領軍期刊。   中心以優秀的文化引才、聚才,凝聚高水平的醫教研隊伍,現有碩士生導師254名,博士生導師166名;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支持人才10名。   中心現設有越秀、黃埔兩個院區,實際開放病床數2118張(越秀院區1490張,黃埔院區628張),門、急診量118萬余人次,年住院量達13萬人次,醫療業務量居全國腫瘤專科醫院前列。醫療技術水平領先,擁有軟硬件條件亞洲一流的放射治療中心、開展多個專科手術機器人微創手術;1998年率先在全國推行腫瘤單病種首席專家負責制,組織制訂各大病種多學科綜合診療方案;近五年,逾60項來自臨床一線的研究成果得到國際公認,被全球腫瘤診療標準與指南采用;為廣大腫瘤病患提供個體化、最優質的診療服務。   中心是國內培養高層次腫瘤學人才的搖籃之一,為全國尤其是廣東省培養了大批的優秀腫瘤專科人才,自1964年起衛生部委托開辦全國腫瘤臨床醫學進修班,已為全國培養了5000多名腫瘤專業技術人才,其中部分人才已成長為全國各地學術帶頭人及骨干。主編腫瘤學國家級規劃教材——《臨床腫瘤學》、《腫瘤學》。中心于1990年開始探索腫瘤專科醫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是廣東省為數不多的“老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自2014年9月獲批國家第一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以來,現擁有10個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專業基地,為社會培育高素質、同質化優秀醫學人才。   中心作為我國較早建立的癌癥防治研究機構,發揮臨床與基礎緊密結合的優勢,科技影響力穩居"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腫瘤學)前兩位。先后獲得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項目、863計劃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資助。2020年中心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102項,資助金額達5154萬元,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預算經費912萬元。近年來共有87個項目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全國創新爭先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獎2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6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一等獎5項、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1項。在反映全球科研機構高水平論文產出的2020年度自然指數排行榜上,中心位居全球癌癥中心第七位。   中心建立高層次的國際合作伙伴網絡,成果豐碩:與全美腫瘤專科排名第一的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結為姊妹醫院,基于與我院的長期友好合作,該院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技合作獎"。先后與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英國華威大學、澳大利亞皇家外科醫師學院、荷蘭Erasmus醫學中心等世界先進的癌癥防治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系,共同開展多項國際合作項目。   中心通過優化管理體制,推進軟硬件建設,建成了就醫方便、流程合理、賓至如歸的花園式人文醫院;繼承"誠實、友愛、敬業、創新"的文化因子,形成愛院如家、團結奮進、開拓進取的優秀文化,多次榮獲中國醫療機構最佳雇主稱號。   中心現正積極推進天河院區的建設,期待以一流的設備、精湛的技術、優雅的環境、科學的流程為國內外腫瘤患者提供優質的人文醫療服務,早日建設成為世界頂尖腫瘤中心。 更新時間:2021.04.02...[詳細]
聯系電話

020-87343533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651號

醫生團隊
  • 元云飛[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主要從事肝移植、肝膽胰腫瘤的外科治療和肝癌的介入治療。在中國率先應用ICGR15評估肝儲備功能,熟練掌握各種復雜的肝切除術(如巨大肝癌切除術、肝尾狀葉切除術、擴大半肝切除術,中肝葉切除術)、高位膽管癌根治術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對各種高難度肝膽外科手術及高危患者的圍手術期處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詳情

    從業經歷
    元云飛,男,主任醫師,教授,科副主任,1962年10月出生,腫瘤外科臨床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癌癥》雜志編委,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1983年畢業于中山醫學院,獲學士學位。1983.9年至1986.8年在天津市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工作。1986年9月回母校讀研究生,師從著名外科學家王吉甫教授。1989年8月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1989年9月起在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腹科工作,1998年6月肝膽科成立后一直在肝膽科工作(不包括1998.8-2001.8在美國進修。1991年晉升為主治醫師,1997年晉升為副教授,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8篇。2004年底破格晉升為臨床研究員。 在腹科工作期間,掌握了腹部惡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可獨立完成各種腹部常見惡性腫瘤根治術,如胃癌根治術、結直腸癌根治術和乳腺癌根治術等。目前主要從事肝膽胰腫瘤的外科治療和肝癌的介入治療。熟練掌握各種復雜的肝切除術(如半肝切除術,中肝葉切除術,肝癌二步切除術等)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 在國內較早開展肝儲備功能的研究,率先應用吲哚靛青綠15分鐘儲留率(ICGR15)單一指標術前評估肝癌病人肝儲備功能,明顯降低了肝癌切除術后肝功能衰竭發生率[中華腫瘤雜志17:377]。1997年首次提出對于不能切除的肝癌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若肝儲備功能良好,肝腫瘤單個結節、邊界清楚,應使用較大劑量(>20ml)lipiodol栓塞,讓lipiodol盡量填滿腫瘤,達到腫瘤最大限度壞死,而不出現肝功能衰竭[癌癥16:358和癌癥16(增刊):39]。我們的研究表明,ICGR15評估肝癌病人肝儲備功能具有簡便、實用、較準確等特點,而Pugh 評分Child分級難于反映肝癌患者治療前的肝儲備功能。 在腫瘤中心領導和科主任的指導和支持下,2003年9月開展肝移植治療肝癌,至2004年9月已完成19例,手術成功率100%。為局部晚期肝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肝移植的開展大大提高了肝外科的手術水平。肝切除術已無手術禁區。同時,他還致力于臨床研究,包括肝癌肝硬化的分級,探討影響肝癌預后的臨床病理因素等。 受國家衛生部推薦,于1998年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作為訪問學者,1998.9-2000.7在美國Baylor醫學院進修,2000.8-2001.8在美國M.D. Anderson癌癥中心進修。學習腫瘤分子生物學、腫瘤基因治療與肝膽腫瘤的外科治療、介入治療等。 主要研究腫瘤相關基因Caveolin和SYK的過甲基化(Hypermethylation)。以及尋找與前列腺癌轉移相關的基因。首次發現SYK基因的不表達是由其啟動子過甲基化引起;SYK重新表達后,乳腺癌細胞的侵襲性明顯下降。其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癌癥領域權威雜志Cancer Research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01年8月回國后,繼續進行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經過三年的努力,獲得了多項科研基金,總經費近100萬元(包括腫瘤中心配套經費)。腫瘤中心配備實驗技術人員1名。對SYK基因在肝癌中不表達的機制及與肝癌的預后等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實驗結果正在總結之中。 努力培養研究生,回國后指導碩士研究生5名。1名畢業留校;4名在讀,其中2名為臨床型,2名為科研型。科研基金: 1. 課題 “SYK gene methylation, SYK protein expression,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vasion.” 課題負責人(PI),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China Medical Board of New York, Inc.)資助. No: 98-677, US$ 70000(相當于574000人民幣),2003.1.1-2004.12.31. 2. 腫瘤侵襲性相關基因的過甲基化作為肝癌復發轉移標志物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廣東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02B30107,經費:150000人民幣,2003-2005。 3. 肝癌SYK基因的過甲基化的研究,課題負責人,廣東省衛生廳課題,項目編號:A2002230 ,經費:10 000人民幣. 2002-2004。4. 肝細胞癌SYK、E-cadherin和TIMP-3 基因過甲基化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廣東省教育廳“千百十工程”優秀人才培養基金項目,項目編號:Q校02009,經費:20000人民幣,2002,9-2005,8. 5. 腫瘤侵襲性相關基因的過甲基化作為肝癌復發轉移標志物的研究,課題負責人,國家重點學科(腫瘤學)建設基金,經費:100000人民幣,2003.1-2004.12。6. 肝移植治療肝癌的臨床研究,課題負責人,中山大...詳情
  • 陳敏山[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肝癌的多學科治療(包括肝癌的手術切除、射頻消融、介入治療、化療和靶向治療)。特別小肝癌的射頻消融治療及研究。...詳情

    從業經歷
    陳敏山,男,主任醫師、教授、肝膽科主任、博士導師,廣東省醫學重點學科-肝膽腫瘤科負責人,擅長肝膽腫瘤的診斷及外科切除、介入治療、射頻微創治療、以及肝癌的靶向藥物、化療、生物免疫治療。社會與學術兼職: 中國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肝癌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香港中文大學求佳中國外科 客座教授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CSCO) 執行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癌學組 委員中華醫學科技獎第三屆評審委員會 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肝膽疾病專業委員會 委員全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學科組 成員衛生部全國腫瘤規范化診療專家委員會 成員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保健辦 特邀專家吳價平醫學基金會微創介入醫學專家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肝膽胰外科學分會 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腫瘤醫師工作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肝臟病學會 常務理事廣東省肝臟病學會肝癌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腫瘤性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 成員中山醫科大學校友會第七屆理事會 理事中山醫科大學八七屆校友會 會長廣東省收藏家協會 會員《中華醫學雜志》審稿專家《中國腫瘤臨川》首席審稿專家《癌癥》責任編委《肝膽胰外科雜志》編委《嶺南現代臨床外科雜志》編委《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編委《臨床腫瘤學雜志》 編委《醫師》編委學歷與教育:1981年9月-1987年7月 中山醫科大學醫學系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1996年9月-2000年7月 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腫瘤學臨床在職博士,獲博士學位。1998年-1999年 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放射介入科、外科訪問學者。2003年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Austin醫院肝膽外科與肝臟移植中心訪問學者。 1987年起在中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腹部外科任住院醫生,掌握了腹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能獨立完成各種腹部腫瘤根治術,如大腸癌、胃癌、乳腺癌的根治術。1992年開始將"肝癌研究"定為專業發展方向,集中精力進行肝癌的臨床與實驗研究。1998年肝膽科成立后一直在肝膽科工作,專業上以外科為主,多學科兼顧,熟悉肝癌多種學科的治療方法,是肝癌診治的多面手,可獨立完成高難度的肝腫瘤切除術如巨大肝腫瘤切除術、肝中央型肝癌切除術、肝癌二期切除術等。多年來一直開展肝癌的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療與超聲介導瘤內無水酒精注射術,有著上千例手術切除和介入治療的臨床經驗。98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放射介入和外科,回國后率先在中山大學系統開展肝癌的射頻治療,至2011年底已經完成近3000例次的肝癌射頻治療,其中小肝癌2000多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技術,并先后應邀到國內數十家大醫院作肝癌射頻治療的學術演講和手術操作表演。目前致力于開展、研究和推廣“小肝癌的射頻微創治療”,努力提高小肝癌的射頻消融治療效果,用微創的方法治愈小肝癌,使其總體療效接近或達到手術切除。  參加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生、進修醫生和臨床住院醫生的各種教學工作,多次參與編寫各類腫瘤學教材,2006年獲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臨床科研以"小肝癌的臨床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向,發表多篇有關小肝癌的論文,前期的研究為:簡化和改進小肝癌的外科手術切除方式、小肝癌癌旁的病理與分子生物學研究等,最近開展小肝癌的多學科非手術微創治療,綜合射頻消融、瘤內藥物注射術、亞肝段栓塞術等多種手段,提高非手術微創治療小肝癌的療效,并發表了"經皮射頻聯合瘤內無水酒精注射治療肝癌"的論文,在2001年第八屆全國肝癌學術會議和第二屆中國腫瘤學術會議上首次提出"小肝癌微創治療"的觀點,并在會上作了特邀報告。共發表143篇論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51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分題、省科委、廣州市科委、國家重點學科專項基金、省衛生廳科研基金等多個肝癌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中"小肝癌射頻微創治療的研究"同時得到了廣東省科委、廣州市科委、國家重點學科專項基金、省衛生廳科研基金共四個部門的資助,還參加多項國家級、省級及院級的肝癌研究科研課題以及多個橫向研究課題,并作為全球研究Steering Committee和中國PI主持了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The HCC BRIDGE Study: Bridge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Outcomes in HCC(探索肝細胞癌最佳治療效果的橋梁研究)的橫向研究課題。“小肝癌經皮射頻微創治療的臨床研究”獲得2007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09年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二等獎。另外還獲得過的獎項有:2004年“中山醫科大學杰出校友工作者”,2007年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優秀科主任”,2009年“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2011年“中山大學優秀共產黨員”和2011年中山大學第五屆“柯麟醫學獎”...詳情
  • 謝小明[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乳腺癌早期診斷、外科手術治療、綜合治療、乳房重建。...詳情

    從業經歷
    科主任導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員、臨床醫學科學家、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腫瘤生物技術研究室主任。美國M. D. Anderson癌癥中心訪問教授。2008年7月回國,與楊名添教授一起建立腫瘤防治中心乳腺科并擔任主任。2009年9月建立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腫瘤生物技術研究室并擔任主任,2009年與法國讓佩林癌癥中心建立中法癌癥遺傳學聯合實驗室并擔任主任。目前是美國癌癥研究協會(AACR)、美國臨床癌癥研究協會(ASCO)和美國基因治療協會(ASGT)等會員,是《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編輯部責任編委、美國《Journal of Cancer》和《中華乳腺病雜志》責任編委,《Cancer Research》、《Human Gene Therapy》和《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等多家雜志的審稿人。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一審、二審專家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廣東省醫學鑒定專家,廣州市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 醫療專長: 從事腫瘤和乳腺癌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在乳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在腫瘤分子生物學和靶向治療分子機制方面研究成績突出。 個人簡介: 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于1986年獲醫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博士學位。1995-1997年在西班牙做博士后,1997-1999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做博士后,1999-2003年在美國貝勒醫學院任副研究員。2003-2008年在美國德州大學M. D. Anderson癌癥中心任研究員,曾任分子和細胞腫瘤系轉化研究課題組負責人,2010.9-2010.10在法國讓佩林癌癥中心合作研究。長期致力于癌癥的基因調控,活體成像轉基因動物模型和癌癥的靶向基因治療等方面研究,發展了多套新穎的對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肝癌等多種癌癥的靶向治療策略和臨床前期產品,與中國、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及臺灣地區的多家研究機構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和合作。 共發表論著70余篇,其中SCI論著50余篇。...詳情
  • 劉鵬[副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乳腺癌的手術治療、術后化療、靶向治療。精通熟練乳腺癌的各種外科手術方式,包括改良根治術、保乳手術、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保腋窩術)、乳房整形修復和乳房重建再造術等各種乳腺復雜和高難度手術。經治療后的患者整體治愈率達到85%以上,超過歐美發達國家水平。...詳情

    從業經歷
    一. 資歷簡歷:中山大學腫瘤醫院乳腺科主診教授,副主任醫師,腫瘤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廣東省胸部腫瘤研究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腫瘤防治管理分會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腫瘤生物治療委員會委員。 從醫20余年,一直專注于乳腺癌的臨床治療工作,主刀完成乳腺癌手術2500余臺,擅長乳腺癌的早期疑難診斷、外科手術治療、術后輔助化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對乳腺癌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每年多次與國內外乳腺癌同行專家交流,掌握乳腺癌治療國際前沿動態,保持乳腺癌的治療效果在最高水平。 對工作一直高標準、嚴要求:對手術要求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完成每一臺手術。在保障手術治療效果的同時兼顧恢復乳房外形,在規范化治療的基礎上個體化治療,強調適度治療,避免過度治療。一切以患者術后生存期和生活質量為中心,盡最大可能提高患者術后治愈率。 二. 醫療專長: 精通乳腺癌的各種外科手術方式、化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 1.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為乳腺癌經典傳統手術; 2. 乳腺癌保乳術與修復整形術:達到與乳房切除相同的治療效果,保留了乳房外形,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 3. 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保腋窩手術):明顯降低了患者術后上肢的各種并發癥,減輕了患者痛苦; 4. 鎖骨上淋巴結、內乳淋巴結切除術:適用于相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 5. 假體置入乳房重建術:適用于想保留乳房外形但又不適合保乳的患者; 6. 背闊肌肌皮瓣轉移乳房重建術:結合假體置入,更豐盈乳房外形; 7. 乳腺癌術后輔助化療:根據患者病情決定是否行化療; 8.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為乳腺癌重要治療方式,適合大部分患者,花費少,副作用小,療效好; 9. 乳腺癌靶向治療:適合小部分患者。 三. 科研成果: 在國際醫學期刊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著18篇,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詳情
  • 楊安力[主治醫師]

    醫生擅長

    乳腺癌的診斷與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2012年本科畢業于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后保送至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外科學(直博)專業,2016年國家公派至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聯合培養,2018年入職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致力于乳腺癌綜合治療研究,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以第一作者在Cell Death Dis,Front Immunol等雜志發表SCI論文十余篇。獲得國家專利8項,參編著作2部,任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乳腺腫瘤分會委員、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青年博士聯盟委員。...詳情
  • 楊安力[主治醫師]

    醫生擅長

    乳腺癌的診斷與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 梁格豪[住院醫師]

    醫生擅長

    乳腺良惡性腫瘤,乳腺增生,乳腺囊腫,乳腺炎等。...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 張惠婷[]

    醫生擅長

    診治甲乳腫瘤相關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 夏雯[副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診治甲乳腫瘤相關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 李寧[主治醫師]

    醫生擅長

    乳腺癌根治性手術、保乳手術、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保腋窩術)、乳房整形重建術(假體植入等),乳腺良性腫物切除術。乳腺癌的術前新輔助及術后輔助化療、內分泌治療和靶向治療,個體化治療,遺傳咨詢。乳腺良惡性腫瘤鑒別與診治。...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青青青|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亚洲女子高潮不断爆白浆|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 老子影院午夜伦不卡亚洲|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老年 |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亚洲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国产美国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色欲色欱wwW在线| 99亚洲男女激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