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醫院

  • 中日友好醫院
醫院名稱:中日友好醫院
中日友好醫院(簡稱“中日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于1984年10月23日開院。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時任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同志分別題寫院名。中日醫院現編制床位1610張(含北區、西區),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等功能為一體,并承擔中央保健醫療任務、國家緊急醫學救援任務,附設中日友好臨床醫學研究所,同時是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國家遠程醫療管理與培訓中心、國家遠程醫療與互聯網醫學中心、國家基層遠程醫療發展指導中心、世界衛生組織戒煙與呼吸疾病預防合作中心。 中日醫院是我國在改革開放后首批國外無償援助項目,是當時中國最富于國際色彩、設施最為先進的現代化醫院。自誕生之日起,中日醫院就站立在了時代的前列,承載了建設中國現代化醫院的示范、中西醫結合的基地、對外合作的平臺的重托。 中日醫院在三十余載的發展歷程中,努力踐行科學和人道精神,不斷追蹤現代醫學發展,著力傳承中華醫學瑰寶,在多個領域位居國內外前列。辛育齡、潘孝仁、焦樹德、印會河、王國相、晁恩祥、許潤三、王辰等醫學前輩的大醫風范和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在醫院的發展史上樹起座座豐碑。醫院為國擔當,2003年,成為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專病醫院;2005年,參與印尼海嘯救援;2008年,作為北京奧運會主要醫療保障醫院,為中國添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逆行出征,馳援武漢,承擔重癥病區、方艙醫院和臨床科研攻關任務,為抗擊疫情貢獻智慧和力量。 醫院現有院士1人、國醫大師2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狀獲得者2人、教育部人才項目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人、岐黃學者3人、首都國醫名師6人、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9人以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50人。副高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500余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以上人員1200余人。 學術方面,潘孝仁教授、李光偉教授等歷時長達20余年進行的“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被稱為2型糖尿病一級預防的里程碑式研究,是國際醫學研究的經典;楊文英教授團隊發表于《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以科學的數據揭示了我國糖尿病防治的嚴峻形勢;王國相教授等在神經遺傳學方面的研究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晁恩祥教授等參與研制的金花清感方被確證對新甲流有效,在我國新發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許潤三教授在中醫婦科領域開創了中醫藥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的先河;王辰院士等在慢阻肺、哮喘、呼吸系感染、呼吸危重癥、間質性肺疾病、肺血管病、戒煙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肺栓塞半量溶栓療法等多項重要創新進入國際診療指南。 醫院以呼吸醫學、中西醫結合醫學、人體器官移植、腫瘤綜合治療為主線。內分泌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風濕免疫科、老年醫學科、急診醫學科、胸外科、疼痛科、中醫風濕病科、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中醫肺病科、肛腸科、臨床護理專業、腎臟病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皮膚病與性病科、心臟科等17個科室及專業被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醫院現有研究生導師近200人,是內科、外科等20個專業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同時還是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等6個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醫院先后承擔了40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曾獲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勵。醫院是北京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國內知名學術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多所醫療機構和大學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 醫院是北京市A類定點醫療機構。國際部被外國人在京協會評為“外國人在京就醫國有醫院滿意率第一單位”,是北京市外籍人才醫療服務示范基地。 醫院在黨建及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成績突出,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衛生系統創先爭優先進集體、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模范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機關文明單位、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首都文明單位標兵等榮譽稱號。 展望未來,醫院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抓手,貫徹落實醫院“十四五”發展規劃,持續提升綜合實力,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目標而不懈努力奮斗。...[詳細]
聯系電話

010-84205288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園東街2號

醫生團隊
  • 唐向盛[副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擅長診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頸椎病及各類骨折。 臨床研究方向為老年脊柱疾病。如頸肩腰腿痛、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 擅長脊柱微創手術,如椎體成形術,經皮椎弓根釘固定術、通道下椎間融合術等。...詳情

    從業經歷
    唐向盛,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 社會任職: 兼任中國中西結合學會脊柱醫學專業委員會 委員 中國中醫信息研究會青年醫師分會副會長,骨科學組組長 北京中西醫結合骨科學會 委員 個人學習經歷: 2002年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 2008年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 2012年至2013年在德國洪堡大學任訪問學者。 個人工作經歷: 2002年起,歷任中日醫院骨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 專業特長: 擅長診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頸椎病及各類骨折。 臨床研究方向為老年脊柱疾病。如頸肩腰腿痛、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 擅長脊柱微創手術,如椎體成形術,經皮椎弓根釘固定術、通道下椎間融合術等。 科研成果: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課題4項。主持課題1項。參編著作4部。 在國內外醫學雜志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的文章近20篇。 教學情況: 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及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教學任務。 表彰獎勵情況: 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詳情
  • 孫英飛[主治醫師]

    醫生擅長

    擅長診療脊柱,脊髓方面疾病。1.腰腿痛 單側,雙側下肢疼痛,麻木,行走無力,或同時伴有腰誦的診斷和治療(微創,小切口,常規手術)。2.老年性胸背,腰痛 不明原因或外傷引起胸,背,腰痛的微創治療。 3.頸椎病 頸痛,行走無力,行走不穩,頭暈的診治。...詳情

    從業經歷
    孫英飛,醫學碩士,主治醫師。 個人學習經歷:2005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獲醫學碩士學位 個人工作經歷:2005年起,歷任中日醫院骨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 專業特長:擅長診療脊柱,脊髓方面疾病。 1.腰腿痛:單側,雙側下肢疼痛,麻木,行走無力,或同時伴有腰誦的診斷和治療(微創,小切口,常規手術)。 2.老年性胸背,腰痛:不明原因或外傷引起胸,背,腰痛的微創治療。 3.頸椎病:頸痛,行走無力,行走不穩,頭暈的診治。 臨床研究方向為脊柱脊髓方向。 教學情況: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教學任務。...詳情
  • 譚明生[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根據骨科疾病和骨折的發生、發展和愈合的規律,應用骨科微創技術的理念,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擅長 (1)、脊柱疾病與骨折 寰樞椎脫位、老年退行性脊柱疾病、頸椎病、頸椎椎管狹窄癥、腰椎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側彎和脊柱腫瘤等疾病所致頸肩腰腿痛、四肢麻木、行走不穩、持物無力、頭暈、高血壓、和心悸等復雜疑難脊柱病癥的診斷和手術治療;(2)、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術 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髖關節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3)、脊柱和髖膝關節畸形矯正術 創新性微創手術矯正膝關節“O”形腿畸形,治療畸形所致骨關節炎膝關節內側疼痛療效顯著,對年輕嚴重“O”形腿患者,此手術除能矯正畸形,緩解膝疼痛外,還能增加身高;(4)、嚴重復雜骨盆、髖臼和四肢骨折。...詳情

    從業經歷
    譚明生,醫學碩士,主任醫師,二級教授。中日醫院脊柱上頸椎中心主任。 社會任職:國家名醫名方重點研究室頸椎疾病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名醫名方重點研究室頸椎疾病研究中心·中日醫院頸椎醫聯體牽頭人;中國中西醫結合脊柱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殘協脊柱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專家;《中華醫學雜志》、《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和《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等雜志頸椎外科主編、副主編、常務編委、編委和專家等40余個學術團體兼職。 擔任研究生導師情況:1997年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2006年擔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協和醫科大學骨外科博士研究生導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個人學習經歷: 1983年南華大學醫療系畢業,1990年骨科研究生畢業,1998年赴德國柏林Buch醫院骨科進修,以后多次在香港、日本、法國、西班牙和美國等地講學和交流。 個人工作經歷: 一、工作經歷: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骨科臨床醫教研工作,具有豐富的獨立處理骨科危重疑難病例、開展各種大型頸椎、胸椎、腰椎、髖關節、膝關節和嚴重骨折等骨科手術的臨床經驗。主要從事脊柱外科工作,尤其是寰樞椎脫位和寰樞椎骨折診斷治療,在脊柱微創技術、老年脊柱疾病、頸椎、腰椎和脊柱畸形等復雜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二、重要貢獻:歷時16年在多項國家課題的資助下,在國際稱之為骨科手術“禁區”的上頸椎領域做了一些工作,2002年率先提出寰椎類椎弓根解剖學新概念,首創寰椎類椎弓根釘技術論文發表在,世界骨科類期刊SCI影響因子排名第一的美國脊柱雜志《Spine》上,“填補了人體25個椎骨中,最后一個、手術風險最高、技術難度最大的脊柱內固定核心技術空白”,制定診斷標準、TOI外科分型和診療策略;該術式簡化了傳統手術,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使“禁區”手術的脊髓損傷和腦脊髓感染造成的死亡率由44-71%降低到0.3%,顯著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使這一領域的診斷和治療理念產生了很大的進步,解決了骨科手術“禁區”的百年臨床難題,推動了國際頸椎外科的發展。被北美頸椎學會主席(CSRS,2004)美國Mayo Clinic(梅奧醫院)Currier教授和許多國內的骨科專家稱之為譚氏技術(The technique of Tan )、上頸椎后路的“金標準術式”和“通用技術”,并被寫入COAS寰椎骨折臨床循證指南, 2016年該成果論文入選《美國環球脊柱雜志》報道的1900-2014年全球發表的40315篇頸椎外科論文中的“世界100篇最有影響力的頸椎外科論文”(中國大陸唯一入選的原創論文);目前,該項目已在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臨床應用,技術論文被引用頻次全國排名第一;自2004年該技術在美國Mayo Clinic(梅奧醫院)臨床應用,現已在全球31個國家廣泛臨床應用。 專業特長: 根據骨科疾病和骨折的發生、發展和愈合的規律,應用骨科微創技術的理念,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擅長:(1)、脊柱疾病與骨折:寰樞椎脫位、老年退行性脊柱疾病、頸椎病、頸椎椎管狹窄癥、腰椎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側彎和脊柱腫瘤等疾病所致頸肩腰腿痛、四肢麻木、行走不穩、持物無力、頭暈、高血壓、和心悸等復雜疑難脊柱病癥的診斷和手術治療;(2)、人工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術: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髖關節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非手術治療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3)、脊柱和髖膝關節畸形矯正術:創新性微創手術矯正膝關節“O”形腿畸形,治療畸形所致骨關節炎膝關節內側疼痛療效顯著,對年輕嚴重“O”形腿患者,此手術除能矯正畸形,緩解膝疼痛外,還能增加身高;(4)、嚴重復雜骨盆、髖臼和四肢骨折。 科研成果: 一、以第一完成人獲得以下成果:(1)、201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2016年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科技獎一等獎;(3)、2011年獲得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4)、2011年本課題的臨床研究論文獲得(2006-2011年度)第二屆中國脊柱脊髓優秀論文成果一等獎; (5)、2006年本課題的基礎研究論文獲得(1991-2006)第一屆中國脊柱脊髓優秀論文成果一等獎(15年期間中國脊柱脊髓雜志公開發表的數千篇論文中唯一的一項一等獎)。? 二、主持國家級和部省級科研課題11項,獲8項骨科技術專利,在國內外《Spine》《中華醫學雜志》和《中國脊柱脊髓雜志》等國內外主要醫學雜志共發表論文206篇,撰寫脊柱外科著作11部,其中主編《上頸椎外科學》和主譯美國《脊柱創傷》著作共3部。 教學情況: 1、培養協和醫科大學骨外科博士研究生和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共39名; 2、北京大學教授;3、首都醫...詳情
  • 移平[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脊柱退變 對于頸椎病、胸椎管狹窄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引起的頸肩腰腿痛、四肢麻木、活動受限、行走不穩、持物無力等復雜疑難脊柱病癥的患者,根據不同階段、類型決定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法,對需要開放手術可以在小切口的情況下完成手術,明顯地減小手術創傷、降低手術風險,加快患者術后康復。 脊柱創傷 根據患者病情決定治療方法,特別對于老年以及骨質疏松骨折,采用加速康復外科治療,做到快速診斷,快速手術,并應用精準和微創的手術方法,如經皮骨水泥注入椎體成形術、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等,加速患者康復,減少臥床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 微創治療 使用脊柱疾病的微創治療,包括頸椎、腰椎經皮椎間盤汽化消融術,椎間孔鏡下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經皮椎弓根釘、Wiltse入路置釘、通道下手術、MIS-TLIF等腰椎后路微創融合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特點。 脊柱畸形 對于脊柱外科各種畸形均采用系列化、個性化治療。2002首先引進經椎弓根截骨和椎弓根螺釘技術治療嚴重脊柱畸形,極大提供手術療效和安全性。 脊柱腫瘤、結核等疾病的保守和手術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移平,醫學碩士,主任醫師。骨科二部副主任 社會任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專業委員會 常務委員 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老年學學會脊柱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 委員 個人學習經歷: 1992年畢業于北京中醫學院,1997年福建中醫學院骨傷科專業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2004年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研修學習,2005年赴美國芝加哥學習,2012年研修脊柱微創手術。 個人工作經歷: 1992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骨科臨床醫教研工作。1997年起,歷任中日醫院醫院骨科、脊柱外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 專業特長: 從事骨科臨床26年,具有豐富的骨科臨床經驗。 專業研究方向以脊柱疾病、特別是老年性脊柱疾患為主。對于脊柱關節疾病及嚴重骨與關節損傷的手術及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性骨關節疾病如骨質疏松、頸肩腰腿痛、骨質增生等退行性骨關節病變的診斷治療有深入研究。? ?在臨床上根據脊柱微創及精準治療理念,根據不同患者疾病制定個性手術或保守治療方案,擅長以下疾病: 脊柱退變:對于頸椎病、胸椎管狹窄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引起的頸肩腰腿痛、四肢麻木、活動受限、行走不穩、持物無力等復雜疑難脊柱病癥的患者,根據不同階段、類型決定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法,對需要開放手術可以在小切口的情況下完成手術,明顯地減小手術創傷、降低手術風險,加快患者術后康復。 脊柱創傷:根據患者病情決定治療方法,特別對于老年以及骨質疏松骨折,采用加速康復外科治療,做到快速診斷,快速手術,并應用精準和微創的手術方法,如經皮骨水泥注入椎體成形術、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手術等,加速患者康復,減少臥床并發癥,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 微創治療:使用脊柱疾病的微創治療,包括頸椎、腰椎經皮椎間盤汽化消融術,椎間孔鏡下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經皮椎弓根釘、Wiltse入路置釘、通道下手術、MIS-TLIF等腰椎后路微創融合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特點。 脊柱畸形:對于脊柱外科各種畸形均采用系列化、個性化治療。2002首先引進經椎弓根截骨和椎弓根螺釘技術治療嚴重脊柱畸形,極大提供手術療效和安全性。 脊柱腫瘤、結核等疾病的保守和手術治療。 科研成果:?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中日友好醫院資助科研項目共8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6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近20篇,SCI文章1篇。參編醫學著作5部。 教學情況: 已任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承擔北京中醫藥大學的授課任務20年 近十余年多次在全國繼續教育項目中進行專題講座及專題發言 協助科室舉辦全國及北京市中西醫結合脊柱外科專業繼續教育項目 協助科室指導博士生8人,碩士研究生29名 帶教進修生、留學生、住院醫師及七年制碩士生、本科生200余人。 表彰獎勵情況: 2017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年獲得中國中西醫結合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年獲得“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2011年臨床研究論文獲得(2006-2011年度)第二屆中國脊柱脊髓優秀論文成果一等獎 2006年基礎研究論文獲得第一屆中國脊柱脊髓優秀論文成果一等獎。...詳情
  • 王宇鳴[主治醫師]

    醫生擅長

    診治骨外科相關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 朱前拯[主治醫師]

    醫生擅長

    診治骨外科相關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 陳星佐[主治醫師]

    醫生擅長

    診治骨外科相關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 麻昊寧[]

    醫生擅長

    診治骨外科相關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 丁冉[主治醫師]

    醫生擅長

    診治骨外科相關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 曹天慶[住院醫師]

    醫生擅長

    四肢骨折;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軟組織腫塊...詳情

    從業經歷
    暫無介紹...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亚洲国产美女视频|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校园春色|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有限公司|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亚洲成年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亚洲视频免费一区| 亚洲国产夜色在线观看|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自拍偷区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区香蕉_国产a|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国产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亚洲成a人片|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中文日韩亚洲欧美制服|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一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