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中央醫院)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中央醫院)
醫院名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中央醫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建于1918年,前身為“中央醫院”,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任首任院長。作為中國人自行籌資創建的第一家西醫綜合醫院,亞洲第一例異體同基因骨髓移植、中國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中國第一臺體外震波碎石機,誕生在這里。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醫院現已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將推進“一二三四工程”作為發展戰略,以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為戰略目標,以醫教研管服協同發展和集成創新發展為主線,實施人才戰略、空間戰略、運營戰略三輪驅動,努力實現患者滿意、員工滿意、社會滿意、國家滿意的奮斗目標。 醫院綜合實力處于國家第一方陣,擁有血液病、胸外及胸部微創、嚴重創傷救治三大院士團隊,作為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首批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組長單位,成為國家醫學進步的重要引擎。 醫院擁有創傷救治與神經再生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移動數字醫院系統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1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研究平臺;擁有18個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重點專科(骨科、婦科、重癥醫學科、檢驗科、專科護理專業、心血管內科、血液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呼吸內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眼科、皮膚科、急診醫學科、腫瘤科、感染病科、風濕免疫科);3個國家重大疾病多學科合作診療能力建設項目(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肝病與感染科、老年科)2個北京市臨床重點專科(中醫科、兒科),5個北京大學研究所和4個北京大學研究中心,共有14個學科在學科影響力排行位列全國前20名(血液病學、風濕病學與自體免疫病學、護理學、眼科學、骨外科學、胸外科學、腫瘤學、皮膚病學、內分泌病學與代謝病學、呼吸病學、心血管病學、重癥醫學、傳染病學、耳鼻咽喉病學)。 醫院人才濟濟,匯聚了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國家973首席科學家、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青年長江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在內的一批優秀人才。同時是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示范區、國家級特色專業示范點、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 醫院目前正在運行3個院區,醫療資源將輻射首都核心區、通州副中心、昌平開發區及京津冀地區,充分發揮優勢學科和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提升人民的健康獲得感。 醫院始終秉承“仁恕博愛、聰明精微、廉潔醇良”百年傳承,始終肩負著與民族同命運、與醫學同進步的歷史使命,始終為中國醫學發展貢獻力量,弦歌不輟,薪火相傳!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使命中誕生,牢記肩負的社會責任。醫院承擔著國家重大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及突發事件的救援任務,1951年抗美援朝醫療隊、1970年云南抗震救災醫療隊、1976年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災醫療隊、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4年抗擊非洲埃博拉、2020年援鄂抗擊新冠疫情……一次次大災大難面前,都留下了“人民醫院人”無私奉獻的身影。 2020年初,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體員工無畏地投入到這場抗疫戰斗中。無論是134名醫護人員火速集結馳援武漢,堅守72天攻堅重癥救治,還是成功識別及時診斷處置北京市第一例確診病例,快速反應全面部署;無論直面新冠遭遇戰,妥善處理院內疫情,實現零感染、零意外,還是積極配合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圓滿完成首都核酸檢測任務,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員工始終堅定果敢、堅忍不拔、勠力同心,在不同的戰場、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投入到疫情防控、守護人民健康工作中,為取得全國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做出貢獻。 同時醫院還承擔著國家重大活動的醫療保障工作,承擔著重大突發事件的醫療救援任務。出色完成了北京奧運會、建國六十周年慶典、抗震救災、健康快車、埃博拉出血熱病人救援、非洲“光明行”、歷次全國“兩會”等各項醫療保障任務。并作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醫療保障單位,承擔冬奧會醫療保障工作。 醫院扎實推進援疆、援藏、對口支援等工作,先后派出援藏干部6批共40名,援疆干部共11名。作為全國三家承擔西部衛生人才培養工作的醫院之一,連續8年先后接收了來自貴州、重慶、西藏等十余個西部省、市、自治區共計618名學員來院學習。 醫院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并率先將醫務志愿服務呈常態化,融入到醫院的常規醫療服務中,滿足了患者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在醫務社工專業服務領域開展了兒童血液“髓愛童行”、產科“喂愛工程”和乳腺中心“乳此綻放”三項品牌服務。2017年6月,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辦公室指導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醫學中心發起“安全中國,百縣工程”,形成科學規范的區域性創傷救治體系,帶動全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的提升。 醫院先后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詳細]
聯系電話

010-88326666

放號時間

醫院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大街11號

醫生團隊
  • 趙勇[副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膽道疾病及胃腸、甲狀腺腫瘤的常規及微創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趙勇,男,40歲,200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就職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普外科,2003年攻讀外科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結直腸癌相關病因及治療,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并任職普外科主治醫師,2013年起任職腔鏡外科副主任醫師。業務專長:甲狀腺、胃腸道、膽道系統常見疾病、腫瘤性疾病,及其他普外科常見病的診斷和治療。...詳情
  • 高志冬[副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胃腸道腫瘤、疝、膽囊、闌尾以及甲狀腺疾病、腹腔鏡微創治療等。...詳情

    從業經歷
    高志冬,男,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科室主任助理。美國MSKCC博士后。英國利物浦大學Aintree University Hospital、德國紐倫堡大學附屬Erlangen University Hospital、美國邁阿密大學Jackson Memorial Hospital、韓國首爾天主教大學St. Mary Hospital訪問學者。   目前兼任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器官功能保護專委會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胃腸間質瘤診療專委會副秘書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胃腸間質瘤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胃腸間質瘤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微創外科醫師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外科醫師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多學科協作組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微創外科學專委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腸內腸外營養專委會青年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外科分會青年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外科縫合與修復專委會委員、西城區醫學會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等。   專業方向:胃腸腫瘤、胃腸間質瘤、腹腔鏡微創治療。先后發表SCI文章17篇(第一或責任作者7篇,最高影響因子9.203),核心期刊文章47篇(第一或責任作者14篇),參編出版專著12部,曾作為負責人先后承擔省部級課題基金1項、校級課題2項、院級課題基金4項,參與國家級課題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課題基金項目6項,院級課題2項。   曾獲得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百篇優秀論文、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北京大學中青年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北京大學醫學部青年崗位能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杰出員工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優秀教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優秀教學技能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優秀專培指導教師等獎勵。...詳情
  • 梁斌[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胃腸道腫瘤 甲狀腺癌 腹腔鏡 減重手術...詳情

    從業經歷
    梁斌,男,主任醫師,副教授,1995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2001年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生院臨床醫學外科學博士學位。1995年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從事臨床工作,2005年晉升副主任醫師。先后赴香港基督教聯合醫院微創外科中心和美國凱斯-西儲大學醫院進行微創外科方面研修,先后兩次赴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進行臨床營養研修。目前主要從事:(1)胃腸道腫瘤綜合治療 包括術前新輔助化療,外科手術,術后輔助化療,圍手術期營養支持與治療,免疫治療等在內的綜合治療是提高胃腸道惡性腫瘤治療效果的重要手段。其中準確的術前分期和在此指導下的新輔助化療為部分不可切除的腫瘤患者提供獲得治愈的機會。規范化的手術治療是保證手術治療效果的前提,近年來在國內率先開展結腸癌全結腸系膜切除手術(CME)和低位直腸癌肛提肌外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ELAPE)手術,在此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于晚期腫瘤患者開展了腫瘤減滅+腹腔溫熱灌注化療的臨床研究和治療,改善該亞群患者生存和生活質量。 (2)臨床營養研究,作為研究者參與丙氨酰-谷氨酰胺雙肽對外科病人氮平衡及腸粘膜通透性影響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作為主要研究者完成了?-3魚油脂肪乳注射液(Omegaven-Fresenius)、SMOF脂肪乳、LipoPlus脂肪乳、Nutri-Flex多腔袋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多中心臨床研究(前瞻性、隨機、雙盲、平行對照研究)。作為主要研究者參與了北京市外科住院患者營養狀況和臨床營養支持狀況的調查研究。 (3)外科腫瘤分子生物學研究,如胃腸道腫瘤發生發展和浸潤轉移的信號傳導通路機制、癌基因/抑癌基因、細胞凋亡調控機制與胃腸道惡性腫瘤凋亡、惡性潛能、治療反應以及生物學發病因素在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作用機制等方面的研究。 已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參編《圍手術期液體治療》,《北京市外科疾病診療常規》等多部專著,參與《結直腸外科學》(第四版),《克氏外科學》(第15版、第18版)等多部譯著的編譯工作。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現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腸瘺外科醫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營養支持學組委員、北京腸外內營養學會委員...詳情
  • 謝啟偉[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尤其是胃腸道腫瘤的治療,減重及代謝外科治療,甲狀腺病毒外科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謝啟偉,男,主任醫師,教授,1965年7月生,漢族,湖南人。中國醫師協會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委、副秘書長。1988年畢業于廣州中山醫科大學,畢業后到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工作,從醫20余年,現任副主任醫師。對于普通外科各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出色完成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擅長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特別對胃腸道腫瘤的治療有一定的研究;手術技巧熟練,積極參與了胃腸道惡性腫瘤的綜合療法的推廣與研究(這一療法以根治切除手術為中心,配合圍手術期放療、化療,取得了良好的療效,目前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參與了胃腸道惡性腫瘤分子生物學發病機制、危重病人監護和治療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先后在國內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兼治肝臟、膽道系統、胰腺和甲狀腺疾病,對上述外科各系統疾患的診斷和治療均具備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后在國內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同時兼肝臟、膽道系統、胰腺和甲狀腺疾病,對上述外科各系統疾患的診斷和治療均具備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詳情
  • 楊曉東[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胃腸道腫瘤如胃癌、結腸癌的手術治療,甲狀腺腫瘤的手術治療,頑固性便秘、便失禁的腸道起搏器治療及普外科常見疾病的外科治療...詳情

    從業經歷
    楊曉東,男,主任醫師,1990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畢業后到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工作,從醫20余年,現任主任醫師,出色完成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 對于普通外科各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擅長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特別對胃腸道腫瘤治療有一定研究,對胃腸道神經內分泌癌作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發現了結直腸癌神經內分泌分化會直接影響結直腸癌的預后。對胃腸道腫瘤的術前新輔助化療、手術治療以及術后綜合治療方面有一定的造詣。同時兼治肝臟、膽道系統、胰腺和甲狀腺疾病,對上述外科各系統疾患的診斷和治療均具備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到德國埃爾朗根大學學習,掌握了結直腸癌CME、TME、ELAPE手術的新技術,并在國內率先開展便秘便失禁的骶神經電刺激新治療(腸道起搏器)。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胃腸道腫瘤研究論文10余篇。 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腫瘤外科專業委員,中國醫促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甲狀腺外科專業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醫促會甲狀腺疾病分會常務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甲狀腺委員會神經檢測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甲狀腺委員會甲狀腺甲狀旁腺術中神經檢測技術區域培訓基地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市醫療鑒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華創傷修復雜志》編委。...詳情
  • 黃迅[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肝臟膽道疾病診治,腹腔鏡胃腸手術、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疾病...詳情

    從業經歷
    黃迅,男,主任醫師,教授。1951年3月7日生,漢族,北京人。1977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后在北醫大人民 醫院 外科工作,曾于1979年到1980年回北醫大進修學習。1983年至1985年任外科住院總醫師,1985年任外科主治醫師,1987年至1989年在德國波恩大學醫院外科進修普外臨床專業及在科隆市Porz醫院 放射科 學習B超診斷,1991年任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外科主任醫師、外三科主任。外三科以膽道外科及腹腔鏡外科為主,自1992年以來其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膽總管探查術、肝膽胃腸及其它 腹腔鏡手術 近萬例,并發表相關論文數篇,除膽道 疾病 外,對胃 腸疾病 、 甲狀腺疾病 等普外專業疾病的診治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詳情
  • 王秋生[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腹腔鏡手術診治肝、膽、胰、脾、胃腸、疝及甲狀腺疾病。尤其擅長胃食管反流病、賁門失弛緩癥、胃癌、結直腸癌、直腸脫垂、胃下垂、胃扭轉、結腸冗長癥、慢傳輸性便秘、肥胖癥合并2型糖尿病、食道裂孔疝、切口疝、腹股溝疝等疾病的微創手術,頸腔鏡手術治療甲狀腺結節,單孔非氣腹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息肉、膽囊結石、闌尾炎、肝囊腫,腹腔鏡膽道鏡聯合保膽取石等。...詳情

    從業經歷
    王秋生,男,外科教授、主任醫師,1963年生于山東,腹腔鏡/微創外科專家。1985年畢業于山東醫科大學醫學系,同年考取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普通外科臨床技能研究生。以“膽囊息肉樣病變與早期膽囊癌的臨床病理及影像學診斷的臨床量化研究”為課題先后于1989年獲得臨床醫學碩士學位,1993年獲得全國首位在職臨床醫學博士學位。 1985-1990年歷任外科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1992年作為CMB-Fellow赴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瑪麗醫院)研修肝膽胰外科。1990-1994年作為技術骨干參與開拓北醫一院的腹腔鏡外科工作。1994-1998年在北醫三院作為骨干參與創建內鏡外科暨衛生部內鏡外科培訓交流中心,1996和1997年先后應邀赴印度、美國出任“腹腔鏡縫合打結技術培訓班”國際教員,并先后晉升為外科副主任醫師和副教授。1997年被團中央和衛生部授予1996年度全國衛生系統“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并獲得衛生部優秀青年科研基金一項。1998年調至北醫人民醫院普通外科繼續從事腹腔鏡外科工作,先后協助肝膽外科、胃腸外科、腦外科、婦產科和泌尿科開展數十種微創外科手術。2000年獲得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2001年晉升為外科主任醫師,2006年晉升為外科教授。2002年創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微創外科病房,在腹腔鏡抗反流手術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腹腔鏡Heller-Dor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和跨學科多臟器腔鏡聯合手術方面迅速取得領先優勢,同時將腔鏡技術成功地應用于甲狀腺腫瘤的治療(頸腔鏡甲狀腺手術)。2006年加入普外三科(腔鏡外科),2008年作為第六批援疆干部在新疆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掛職任副院長,積極開展腹腔鏡結直腸癌胃癌根治術、腹腔鏡抗反流手術、腹腔鏡胃束帶減肥手術、腹腔鏡直腸懸吊術治療直腸脫垂等數十種微創手術。此外,還幫助新疆自治區醫院、兵團醫院、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伊犁友誼醫院、哈密紅星醫院等20余家醫院成功開展單孔非氣腹腹腔鏡手術等多種微創新手術。協助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建微創外科中心并出任首席專家,與國內醫學教育公司精誠合作研發出群體式腔鏡技能培訓考評體系,成功地應用于院內400余名腔鏡微創醫生的培訓考評,實現了院內持證上崗、晉升、進修,并在多屆新疆醫護技能大賽中大顯身手。2010年起相繼在云南曲靖第二人民醫院、吉林梅河口市中心醫院、北京航空總醫院、吉林敦化市人民醫院創建另外四個微創外科中心并引入群體化智能腔鏡技能培訓考評體系和院內考評認證、持證上崗制度。 作為中國腹腔鏡/微創外科的開拓者之一,1990和1991年先后撰寫了國內關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方面的第一篇文獻綜述和第一本講義,作為主要譯者翻譯了國內第一部譯著。1993-1997年為美國外科公司等翻譯培訓手冊約100萬字,2000和2001年還主譯了兩部百余萬字的腹腔鏡外科專著。在32年的外科臨床實踐中,秉承“精心鉆研技術、真誠善待病人”的服務宗旨,勤于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1991年以來已設計發明12種腔鏡下“中國結”打結法,在國內外贏得贊譽。1993年以來自行研制六代九型“非氣腹裝置”及便攜式單孔非氣腹腹腔鏡套具,并成功地應用于臨床為不能耐受氣腹的病人重新贏得了微創手術的機會。1991年以來在全國180余家醫院成功地開展了200多種涉及普外、婦產科、泌尿科、整形外科、胸心外科和神經外科的近萬例微創手術,主辦或參與舉辦微創外科技術培訓班和研討會近百期次,培訓國內外學員兩千余名。2000年以來總結出“腹腔鏡外科發展三階段論”、“微創相對論”、“腹腔鏡外科手術十項基本原則與十項基本功”以指導微創外科實踐。正是靠著“獨特的腹腔鏡縫合打結技術、跨學科腔鏡聯合手術和非氣腹腹腔鏡手術”三大技術優勢不僅贏得了國內同道和眾多病人的信賴,而且在國際上也贏得了世界著名腹腔鏡外科大師Sir Alfred Cuschieri和Kurt Semm等人的贊賞。此外,在腹腔鏡外科醫師的規范化培訓和國際交流方面也正在逐步形成獨特優勢。1990-2000年,在第1-5次全國中青年普外醫師優秀論文評選中獲一等獎1次,二等獎4次。1990年以來有120余篇學術論文或講稿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交流,120余篇學術論文發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主編、參編或主譯、參譯學術專著、培訓教材和視聽教材50余部。1996年以來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ZL95177919/95177927/95177935)。20105年9月初在美國腹腔鏡內鏡醫師年會上因腹腔鏡賁門成形術治療復發及重度賁門失弛緩癥(21例,目前全世界英文文獻報告四家醫院共12例)榮獲普外專業唯一一篇優秀論文。 在社會兼職方面,現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分會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常...詳情
  • 王遠[副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甲狀腺癌診斷及手術治療,甲狀腺結節及甲狀旁腺腫瘤診斷手術治療。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炎及膽道疾病診治及腹腔鏡手術;結直腸癌,胃,胰腺,闌尾等疾病及其良惡性腫瘤診斷治療;各種腹股溝疝,切口疝,臍疝的手術治療,各類皮膚及軟組織腫瘤診斷和手術。...詳情

    從業經歷
    王遠,男,1972.9出生,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1991年考入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療系本科專業,1996年畢業進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任外科住院醫師。1999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外科學專業,攻讀臨床外科(肝膽外科專業)博士學位,師從著名外科學家、中華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人民醫院院長杜如昱教授以及北京大學器官移植中心秘書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朱繼業教授, 2002年7月畢業獲得北京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后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普通外科主治醫師,2006年起任普外腔鏡外科副主任醫師,2008年獲得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博士生指導小組成員資格。 在博士就讀期間,進行了原發性肝癌、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基礎研究,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陳慰峰院士以及澳大利亞墨爾本Ludwig腫瘤研究所合作,進行肝癌特異性抗原檢測及肝癌免疫治療的實驗和臨床工作,在腫瘤的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方面,具有較高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水平。先后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十五攻關等國家大型科研項目以及多項衛生部重大科研項目。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外科工作20余年,參與診斷和治療了大量病人,多次參與危重病人的救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普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的診治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包括頸部腫物,甲狀腺、甲狀旁腺及淋巴結腫大疾病;各種外科重癥感染;各類疝氣,如腹股溝疝、臍疝、切口疝等;肝膽、胰脾、胃小腸、闌尾、結直腸等消化道良惡性疾病的診斷、手術治療、化療及綜合治療;外科病人的ERAS支持,腫瘤病人的營養支持及免疫治療。擅長膽道外科疾病的診治及腹腔鏡外科手術治療膽囊、膽管結石,保膽取石,闌尾及胃腸道腫瘤。對脾臟疾病有較多的研究,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引起的繼發脾亢及原發脾亢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腹腔鏡手術治療。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胃食管反流疾病診療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分會保膽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委員,北京健康促進會肝膽胰腫瘤專家委員會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第一屆肝膽胰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詳情
  • 申占龍[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1. 擅長胃腸道腫瘤(直腸癌、結腸癌、胃癌、胃腸道間質瘤GIST等)的診斷和手術治療(開腹手術、微創手術)。 2. 腹腔鏡微創手術:腹腔鏡鏡直腸癌根治術、直腸癌超低位保肛微創手術、直腸癌經肛門TME保肛手術(TaTME)、直腸早期癌或息肉經肛門微創手術(TAMIS)、腹腔鏡結腸癌根治術、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詳情

    從業經歷
    申占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外科腫瘤研究室副主任,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博士后,美國外科學院Fellow(FACS)。韓國天主教大學首爾圣母醫院、美國佛羅里達醫院、德國紐倫堡大學、英國倫敦圣馬克醫院外科高級訪問學者。臨床專長:胃腸腫瘤的診斷與外科治療,尤其是腹腔鏡微創手術,包括:結直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CME)、肛提肌外腹會陰聯合切除術(ELAPE)、直腸癌超低位保肛taTME手術、胃癌根治術。基礎研究方向:胃腸道腫瘤的侵襲轉移的機制研究,尤其是與監測預后和治療敏感性相關的分子標志物的篩選和驗證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蛋白質修飾組學(乙酰化)、非編碼RNA(microRNA、lncRNA、circRNA)、腫瘤微環境(TAMs,T細胞,B細胞)等。兼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多學科綜合治療(MDT)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青委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經肛門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直腸癌超低位保肛手術),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委員會經肛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學組副主任委員(直腸癌超低位保肛手術),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學分會肛腸醫師專委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腹腔鏡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消化道腫瘤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微創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實驗外科學組委員,中華外科青研社結直腸外科組委員,中華消化外科菁英薈結直腸癌外科組委員,中國抗癌協會整合腫瘤學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造口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腫瘤轉移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造口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醫師分會整合腫瘤學專委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胃腸外科分會委員,歐洲結直腸學會(ESCP)會員,歐洲癌癥研究學會會員(EACR),北京中西醫慢病防治促進會醫學新技術委員會胃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師協會腫瘤委員會青委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北京市科委醫療衛生領域專家庫成員,以及《國際外科學雜志》,《中華結直腸病電子雜志》,《中華消化外科雜志》,《中國腫瘤臨床雜志》,《中華臨床醫師雜志》,《Cancer Letter》等雜志編委或審稿專家等。作為第1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文章40余篇,國內核心期刊雜志文章30余篇。參編《直腸癌》、《結腸與直腸外科學》、《中華結直腸肛門外科》等。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項目1項,北京大學專項研究基金1項,醫院科研發展基金4項。先后榮獲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科研創新獎、優秀教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學術新星一等獎、優秀教學研究獎,優秀對外交流獎,韓國胃癌學會最佳報告獎等。...詳情
  • 尹慕軍[主任醫師]

    醫生擅長

    胃癌,結直腸癌及各種胃腸道腫瘤,腹股溝疝,切口疝等腹壁疝。...詳情

    從業經歷
    尹慕軍,男,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碩士。1987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后至今一直在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普外科從事臨床和教學工作,任外科住院醫師、住院總醫師、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從事外科臨床和教學工作近30年,對胃腸道、膽道、腹壁疝等方面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于腹腔鏡微創手術的治療。近年來重點從事胃腸道腫瘤和腹壁疝微創手術的臨床治療和研究工作。已完成各類微創手術近千例,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另外,還在中國北方地區率先開展了腹腔鏡下切口疝和臍疝修補術。除從事臨床工作外,還長期負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外科教學工作,多次被評為醫學部和醫院的優秀教師。精通普外科常見疾病的外科治療,尤其擅長腹腔鏡微創手術,與傳統的手術方式相比,腹腔鏡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術后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以及傷口美觀的優點。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目前能采用腹腔鏡手術的手術方式愈來愈多。面對外科手術微創化的國際潮流,我科積極應對,不斷開展新的腹腔鏡手術項目①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手術。我院是北京市最早開展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手術的單位之一。目前已成功地為近百例結直腸癌患者實施了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使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受到越來越多患者的歡迎。②經腹腔鏡巨大切口疝修補術、臍疝修補術。上述切口疝和臍疝經腹腔鏡修補術的成功,開創了中國北方腹腔鏡疝修補的先河,與普通修補手術相比,減少了病人的痛苦,縮短了住院時間,節省了費用,降低了手術的并發癥,標志著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在腹腔鏡切口疝和臍疝的修補技術已躋身在國內同行的前列。③其他微創手術。我科還能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肝囊腫開窗術、腸系膜囊腫和腹腔囊腫切除術、闌尾切除術、胃部分切除術、腹腔探查等多種微創手術。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腫瘤外科專業委員,中國醫促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分會甲狀腺外科專業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醫促會甲狀腺疾病分會常務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甲狀腺委員會神經檢測學組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甲狀腺委員會甲狀腺甲狀旁腺術中神經檢測技術區域培訓基地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市醫療鑒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華創傷修復雜志》編委。...詳情
x

為了讓您更好的了解更多的信息,請您點擊免費注冊 進行注冊

x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亚洲欧好州第一的日产suv| 自怕偷自怕亚洲精品|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亚洲性猛交xx乱|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卡一卡二卡乱码新区|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亚洲欧美成人a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2|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123区|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四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美女激情视频|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亚洲嫩模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