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銘副主任醫師
外科 神經外科
醫生介紹
馮銘,男,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擅長垂體腺瘤、顱咽管瘤、腦膜瘤、生殖細胞腫瘤的疾病的顯微外科手術及神經內鏡手術、術后個體化管理及規范隨訪。 2012年-2013年在醫院“百人計劃”及科室的支持下,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Johns-Hopkins hospital)、麻省總醫院(MGH)及西奈山醫院(Cedars-Sinai)訪問學習,主要在臨床學習顯微外科手術技術和臨床科研方法。先后師從于世界著名的神經外科專家Brem, Lim, Swearingen,Adam Mamelak等教授。參加協和-環湖-同仁顱底解剖學習班,系統學習神經解剖及手術入路。 2013年參加北京協和醫院-美國UCSF精品課程CTSI培訓課程,系統學習臨床研究的設計。此后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做為PI開展臨床研究2項。 2012年開始建立了神經外科垂體疾病單中心數據庫。2015年負責建立了中國垂體疾病注冊中心(CPDRN),目前已經國內已經有35家中心參與,納入14000余例病例。在數據庫平臺基礎上,開展了數據挖掘、隊列研究、人臉識別、輔助診斷系統的研究開發。 負責的垂體ACTH腺瘤手術治療,每年手術量約120例,是世界上手術病例最大的中心之一,手術療效接近于國際同行水平。2015年組織協調撰寫了我國第一個庫欣病診治專家共識。 做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醫科院創新工程重大協同創新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都臨床特色專項、北京協和醫院青年科學基金。做為骨干人員參于國家十一五、十二五“863”課題、北京自然基金、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聯合基金。部分結果在第14屆世界神經外科大會,第8屆中華神經外科大會上交流,并獲得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優秀論文獎,本人獲得“青年研究者獎”。 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Clinical Endocrinology》、《World Neurosurgery》、《Pituitary》、《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華神經醫學雜志》、《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等雜志發表論文30余篇。擔任《尤曼斯神經外科學》副主譯,參與《垂體腺瘤手術治療圖譜》等4部書籍的編寫。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項,申請發明專利4項。 “建立垂體疾病多中心數據庫,開展相關臨床研究”獲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醫療成果獎三等獎(排名第1,2016年)。 曾獲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外科學系最佳主治醫師稱號,外科中青年醫師創新技術論壇優秀獎。“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神經再生修復的關鍵技術與機理研究”獲得高等院校自然成果獎二等獎(2015年);“垂體腺瘤的分子機制研究和臨床規范化診治推廣應用”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各一項。
醫生擅長
垂體腺瘤、顱咽管瘤、生殖細胞腫瘤、腦膜瘤、顱腦外傷的顯微外科治療、神經內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