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倩主任醫師
內科
醫生介紹
江倩,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血液病房主任。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現北京大學醫學部),曾在美國MD Anderson癌癥中心和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進修學習,專業方向為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等),尤其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研究有深刻造詣。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血液專業頂級雜志Blood、Leukemia等國外期刊以及《中華血液學雜志》等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文章,執筆《中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療指南》和《中國慢性髓性白血病診療監測規范》,參編全國住院醫師和研究生培訓教材以及學術專著7部。多次受邀在歐洲血液學年會、iCMLf大會等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大會報告。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行業專項基金、北京市科委課題和人民醫院院內基金等科研工作。
現任“國際CML基金會(iCMLf)國家代表委員會”成員,亞太血液聯盟臨床試驗網主要研究者,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白血病淋巴瘤學組成員,中國老年學學會中國老年腫瘤學會淋巴血液腫瘤分會常委,中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聯盟秘書長,北京醫學會血液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常委兼學會秘書,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中老年保健知識管理平臺建設公益項目常委,中華醫學會醫療鑒定專家庫專家,北京醫學會醫政準入、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能力現場審核評審專家庫專家,《中華血液學雜志》、《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臨床血液學雜志》和《中華保健醫學雜志》編委。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血液專業頂級雜志Blood和Leukemia等國外期刊,以及《中華血液學雜志》等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60余篇,執筆《中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療指南》和《中國慢性髓性白血病診療監測規范》,參編全國住院醫師和研究生培訓教材以及學術專著7部。曾應邀在歐洲血液學年會、iCMLf大會、亞太惡性血液腫瘤大會、日本血液學年會、全球CML倡導者大會上作大會報告。主持科研項目:2017年 非BCR-ABL體細胞突變在慢性髓性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耐藥中的功能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3年 PD-1和Tim-3一致性共刺激分子在CTL接到的CML免疫監視中的意義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2年 比較甲磺酸伊馬替尼聯合復方黃黛片及單一甲磺酸伊馬替尼治療慢性期Ph+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療效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平行對照多中心的III期臨床研究,衛生部行業專項;骨髓與外周血標本監測慢性髓性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中BCR-ABL轉錄水平的比較研究,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療中骨髓和外周血的分子學監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內基金;2007年 慢性髓性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治療中藥物轉運體蛋白的研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內基金。
2016年北京大學臨床醫療獎;2012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名醫獎;2012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奉獻獎;2011年北京大學優秀論文獎;2009年中華慈善總會全國優秀醫務工作志愿者;2005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優秀員工;1997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優秀教師。
醫生擅長
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