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龐智暉
骨科 骨關節科
醫生介紹
龐智暉,男,主任醫師,教授。一、職業和培訓經歷1.1992年考入廣州中醫藥大學七年制本碩連讀中醫專業(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和廣州中醫藥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階段師從樊粵光教授和唐立明副教授,研究方向是股骨頭壞死的保髖治療。2.1999年6月取得臨床醫學碩士學位并留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從事骨科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3.1999年到2001年擔任骨科住院醫師,主要從事創傷骨科工作;4.2002年但任骨科主治醫師,承擔大骨科二線醫生的工作,獨立處理各類四肢骨折創傷病例;5.2003年9月骨科專業方向確定為骨與關節疾病,以股骨頭壞死、髖膝關節退行性病變、類風濕、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關節、運動醫學和骨腫瘤病變作為主攻方向,進行了系統關節專科培訓,主要包括股骨頭壞死保留患者自身髖關節的手術(簡稱保髖術)、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培訓和臨床應用。6.2005年9月考取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師從何偉教授,研究方向是股骨頭壞死圍塌陷期的中西結合微創保髖治療。經過近20年的骨科和關節專科培訓與臨床實踐,已經可以獨立熟練進行常見髖部、膝部創傷和骨病病例的診斷和治療,擅長股骨頭壞死圍塌陷期微創保髖、對于髖膝部疑難病例,如股骨頭壞死、關節感染、關節置換術后感染、高位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復雜人工關節翻修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參加導師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激素性股骨頭壞死遺傳易感性與證候的關聯研究)。參與導師2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①補腎中藥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與成血管作用,②微創植骨支撐手術配合中藥對圍塌陷期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研究,并負責本項課題的結題工作)。以第一申請人申請和參加校級課題一項,以第五申請人申請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課題1項(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相關易感基因與中醫辯證的關聯研究)。參加德國Bayer公司預防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藥物臨床實驗研究并順利按時完成實驗。博士期間合著發表論文6篇。目前已經取得博士學位,并考取公派留學,準備繼續在髖膝外科方面深入學習,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醫生擅長
1999年碩士畢業留院后一直從事骨傷科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過近20年的關節專科培訓和臨床實踐,現熟練掌握骨與關節創傷、骨病、骨腫瘤、運動醫學等專科常見病種的的診療與康復,尤其擅長: ⑴成人和兒童股骨頭壞死(擅長中西結合保守保髖治療,擅長運用數字骨科及計算生物力學分析進行股骨頭壞死圍塌陷期的塌陷風險管理、微創保髖手術規劃和臨床應用) ⑵骨與關節創傷(如:股骨頸骨折,對于青壯年患者擅長運用腓骨移植和空心加壓螺釘治療股骨頸骨折,有效降低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頭壞死率,大幅提高保髖療效,對于高齡患者擅長運用半髖和全髖人工關節置換,快速恢復患者的活動能力和自理能力,大幅降低保守治療導致的并發癥和致死率) ⑶骨與關節畸形(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發育性髖關節脫位、肢體短縮與拇外翻等畸形,擅長手法復位改良蛙式石膏外固定,以及骨盆和股骨近端的截骨矯形手術、微創肢體延長手術、截骨矯形術) ⑷關節退行性病變 (如:髖、膝骨性關節炎,擅長中西結合保守治療和微創關節鏡探查清理術、脛骨高位截骨矯形保膝手術,擅長各種人工關節置換術,如全髖置換、全膝表面置換、單髁置換與人工關節翻修術) ⑸類風濕